辽宁省地震灾害救援综合演练现场
? ?2025-08-04,辽宁省地震灾害救援综合演练在辽宁省营口市举行。本次演练由辽宁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主办,辽宁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营口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承办,辽宁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大石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协办。演练贯彻国家防灾减灾有关要求,检验完善应急预案,高效应对地震灾害,推动救援队伍提升,是在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后辽宁省举办的第二次跨部门、跨区域、跨军地的地震灾害救援综合性演练,也是磨合地区和部门协调机制的一次综合检阅。
?
坚持实战牵引 ?提升救援能力
?
演练模拟营口市震感强烈,震中大石桥市永安镇受灾严重,已经造成46人死亡,近百人失联,多地道路、电力、通信中断,县城老旧小区房屋倒塌严重。按照属地为主、周围策援、省级支持的原则,属地营口市、大石桥市高效开展抢险救援救灾工作。营口市迅速启动地震一级响应,成立营口市应对“‘10·24’大石桥6.8级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营口市委书记姚华明在营口市应急指挥中心统筹调度。营口市应急管理、消防、军队及社会救援力量迅速集结,军地航空救援力量闻令而动,共200余人投入抗震救灾,公安、电力、通信、卫健等部门调派所属力量紧急驰援,救灾现场启用避难场所35处,安置受灾群众1万余人,一场灾害紧急救援争分夺秒进行。
抗震救灾演练开始,因地震灾害造成的电网出现倒塔险情,导致灾区电力发生中断,辽宁省电力公司、营口市供电公司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抢修队伍集结完毕后出发,抵达倒塔位置,进行应急抢修,确保电力尽快恢复,与此同时,辽宁省通信管理局联合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安排营口市通信企业对大石桥周边地区的通信机房、基站、杆路、线缆进行隐患排查。电力公司组织营口市、鞍山市、盘锦市、大连市电力基干抢修队伍4支300余人作为第一梯队进入大石桥市受灾现场,对故障线路开展抢修。同时,正在集结辽宁省15家单位1200余名电力应急抢修人员,携带包括应急抢修塔、无人机、应急照明在内的700余件应急装备前往灾区。
地震发生后,震中重灾区一处建筑废墟内发生人员被埋压的情况。辽宁省应急管理厅、省消防救援总队、省地震局、国家消防救援局辽宁机动队、省直属森林消防综合救援营口支队、营口市蓝天救援队等有关单位共同迅速开展地震救援。“我们目前调派各类18支1300余人的救援力量,进村入户开展地毯式排查搜救,一定要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目前,我们已搜救出被困群众165人。同时,增援力量8支1600余人正紧急赶赴灾区,第二梯次救援队伍23支3000余人已集结待命。此外,我们调拨救灾物资约7万件,设置集中安置点80处,累计转移群众3万余人,安置群众4万余人。”辽宁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姜大鹏在采访时告诉记者。记者注意到,演练现场的消防救援人员首先对废墟燃气泄漏、高压电、危化品、房屋稳定性等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救援优先级,救援队现场评估员对现场危险因素进行排除,安全评估后,消防救援队将现场划分出器材保障区和搜救区,明确撤离路线,设置安全员,开展密切监控。派出具有灵敏的听觉和嗅觉的搜救犬搜寻被困人员,在废墟搜救中主要以自由式、验证式、配合式三种搜索方式进行搜索。当发现被困人员气味后,搜救犬进行吠叫示警,消防救援人员迅速插上初步定位标识。同时,借助生命雷达、光学探测仪、无人机热成像辅助等工具辅助搜救,消防救援人员能够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被困人员,实施救助。
据了解,此次模拟演练,辽宁省消防救援总队共调集营口支队轻型地震救援专业队、重型地震救援专业队机动支队,以及鞍山市消防救援支队搜救犬分队,共200名指战员、45台执勤车辆、4只搜救犬,携带专业救援器材1000余件套开展救援。沈阳、鞍山、大连支队3支重型地震救援专业队共300人,同时赶赴现场途中。辽宁省其他11支轻型地震救援专业队,共660人,已完成属地集结,随时做好增援准备。
?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构建安全应急格局
?
经历了体力和毅力的锤炼,2024辽宁省地震灾害救援综合演练圆满完成,辽宁省应急管理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于“抗大震、抢大险、救大灾”,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辱使命、不负韶华,为辽宁省安全发展保驾护航。辽宁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姜大鹏在总结时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牢风险意识。一是提升底线思维的思想自觉。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的高度,就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辽宁省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切实提升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思想自觉,推动辽宁省应急管理能力水平提高。二是增强自我革新的行动自觉。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既要肯定成绩、巩固成果,也要看到短板、正视不足。辽宁省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在辽宁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行动自觉,共同发力,加速推进辽宁省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能力提升。辽宁省各行业各领域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研判和应急准备,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要聚重点领域,完善制度机制,压紧压实全链条安全责任,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与灾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此次演练,辽宁省各地区各部门着力完善本地区本领域突发事件指挥处置体系,按照权责分工,强化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协同联动,切实重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通过编制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科学设置应急指挥机构,优化应急响应流程,夯实应急响应措施,健全常态化演练工作机制,锻炼提升地区间、部门间、军地间应对事故灾害的协同联动能力和联合指挥能力。”姜大鹏指出。同时,要提升应急救援综合能力,把救援能力提升作为各领域各级应急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行业主管部门要统筹抓好所组建队伍的日常管理建设,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指导,解决好队伍“建、管、调”问题,共同推动各类队伍救援技能水平提升。
三要健全完善机制,形成救援合力。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建立健全区域间、部门间应急联动机制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过程中有效实现资源交互、信息共享,强化统一行动、同频共振,切实提升应对跨区域、跨部门和多灾种复合型突发事件的联合处置能力。同时,加强军地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本级军事机关、驻辽部队的衔接沟通,健全完善军地联动机制,进一步强化军地间资源信息共享、联演联训,推动军地合作,加快推动地方应急管理与国防动员两个体系的衔接融合,切实做好军队遂行地方抢险救援任务的服务保障,凝聚军地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军队在抢险救援中的“突击队”作用。此外,要重视社会动员工作,充分发挥群众和社会应急力量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补充作用,提升突发事件群防群治能力。加强对社会应急力量、志愿者服务的引导和协调,确保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到灾害应对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