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年前的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自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明确提出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指引这支全新的人民队伍举旗定向、踏上征程。三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为引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边改革、边应急、边建设,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大战大考奋勇担当,有力有序有效应对了一系列重大灾害事故,保持了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
国务院新闻办于2021年11月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周学文,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宋元明,部党委委员、消防救援局局长琼色,部森林消防局副局长、火灾防治管理司司长彭小国,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出席发布会,介绍全国应急管理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奋勇担当,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五大显著成效
推进机构改革,基本形成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周学文介绍,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整合了11个部门的13项职能,包括5个国家议事协调机构,涉及2支部队近20万名武警官兵转制,改革难度大、任务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应急管理部党委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举措,顺利完成了机构组建、职能融合、人员转隶,理顺了应急管理统与分、防与救的关系,实现了从“物理相加”到“化学反应”的转变,达到了“1+1>2”的预期效果。期间,还组建了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加强危化品监管机构和力量建设,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消防执法改革,完善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等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探索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
发挥综合统筹优势,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应急能力水平。一方面,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和综合优势,牵头建立健全风险研判、信息共享、协同处置、恢复重建等全过程跨部门联动机制,最大限度汇聚各方力量,实现了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管理,解决了过去资源分散、各管一摊等突出问题,提高了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防抗救一体化工作合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成部、省、市、县四级贯通的应急指挥信息网,搭建应急物资全程监管溯源平台,构建应急管理“一张图”、大数据平台和卫星监测系统,实现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煤矿等全面联网监测,灾害事故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高,自上而下的应急指挥体系基本建立,应急力量分布和统筹调动科学顺畅,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能力明显提升。
时刻保持应急状态,有力有序有效应对重大灾害事故。把“时刻准备着”作为自觉追求,建立“守夜人”机制,全系统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应急值守,50多万名干部职工和消防救援指战员时刻保持应急状态,从灾情速报、力量预置、物资储备、装备优化等方面强化应急准备,随时应对各类突如其来的灾害事故。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累计组织830次应急会商,启动246次应急响应,先后派出603个工作组深入一线,有效应对处置了河南郑州特大暴雨、云南漾濞和青海玛多连续地震、2020年全国严重汛情、西藏林芝森林火灾、贵州水城山体滑坡、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山东寿光洪涝灾害,以及河北沧州油罐爆燃、山东栖霞笏山金矿爆炸、福建泉州酒店坍塌、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等一系列重特大灾害事故。
标本兼治破解难题,持续夯实应急管理发展基础。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应急管理的基本盘、基本面,坚持每周会商安全生产工作。牵头开展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和四川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督导,以及河南郑州特大暴雨灾害调查,以点带面提升全国安全防范能力水平。组织实施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对九个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整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进应急管理法治建设,修订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推动在刑法修正案中增加危险作业罪等罪名,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安全生产、消防救援、减灾救灾与综合性应急管理三大类标准体系,推动修订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实施企业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开展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2020年培训786.8万人次。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建成近100万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
对标全灾种大应急,全面建强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坚持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定位,不仅承担消防工作和森林灭火,还承担着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任务,扛起了全灾种综合救援职责。对标“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强化战斗力标准,加速转型升级,新组建水域、山岳、地震、空勤、抗洪、化工等专业队3000余支,救援能力明显增强、行动效率明显提高、救援效果明显提升。建设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建成地震、矿山、危化品、隧道施工、工程抢险、航空救援等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近100支、2万余人;地方政府建有专业力量约3.4万支、134万人。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同时,坚持常态救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结合,平时刻不容缓的强化应急准备,关键时候提前预置救援力量和物资,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和重大险情,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在救援行动中实行统一指挥和扁平化指挥,有效提高了救援行动效率。
深化改革,应急管理工作实现四大变化
就回答记者提问“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发生的变化”,申展利表示,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坚决贯彻党中央改革决策,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在这个过程中,应急管理工作发生了四大明显变化。
实现了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管理。事前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事中快速调度、协同应对,事后及时总结评估改进。以防汛救灾为例,应急、水利、气象、自然资源这些部门加强联合会商,必要的时候派出联合工作组,全过程指导相关地方开展隐患排查、监测预警、人员转移避险、抢险救援、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各个环节有序衔接。
实现了全灾种大应急统筹应对。统筹各类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应对工作,而不是各管各的灾。比如,2018年金沙江、雅鲁藏布江连续发生4次由于冰雪融化导致地质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当时淹没了上游村庄,威胁下游的水电站和基础设施,危及下游城乡居民的安全。而且,这个灾害涉及四川、西藏、云南等多个省区和水利、气象、自然资源、交通、能源等多个部门,是一个典型的跨省域复合型灾害。当时,应急管理部协调上下游、左右岸相关省区,协调相关部门协同应对、联合处置,有效化解了风险。
实现了应急力量的优化整合。消防救援队伍作为综合性应急力量,不仅承担消防工作和森林灭火,还承担着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任务,扛起了全灾种综合救援职责;同时,消防救援队伍还与地方专业应急队伍、社会救援力量形成共训共练、联合救援的工作机制,重大灾害时与解放军、武警部队联合行动,形成了应急救援的整体优势。
实现了救援行动更加有力高效。坚持常态救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结合,平时刻不容缓强化应急准备,关键时候提前预置救援力量和物资,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和重大险情,迅速启动应急响应,而且在救援行动中实行统一指挥和扁平化指挥,有效提高了救援行动效率。
周学文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2018-2020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建部前三年分别下降了26.9%、27.6%,其中重大事故下降41.9%、39.7%,特别重大事故下降66.7%、77.1%,全国已连续25个月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自然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比建部前三年分别下降41.5%、65.0%、10.6%。